茶葉
 
铁观音鲜叶采摘
 
一、采摘标准:
    采摘完整三、四叶嫩梢是制作铁观音的优良原料。采摘偏嫩,香气低,滋味苦涩。采摘偏老,成茶外形粗松,色泽枯燥,香气低短,滋味淡薄,品质较差。
二、采摘时间:
    就制茶品质而言,采摘以晴天为好,阴天次之,雨天最差。以刮北风晴天采制的茶叶品质最好。早晨露水未干采回的鲜叶称露水青,露水干后到12点钟采回的鲜叶称上午青,中午12点至下午4点钟采回的鲜叶称中午青,下午4点钟后采回的鲜叶称晚青。
   中午青制茶品质最好,露水青制茶品质最差。春茶上午青制茶品质比晚青好,因为春茶气候湿度大,消青慢,晚青因不能及时晒青,故制茶品质不如上午青。秋茶晚青制茶品质上午青好,因为秋茶气候干燥,清青快,晚青虽不能比中午青,但新鲜度比上午青好,故制茶品质比上午青好。铁观音茶树一年可采4-5季。
海拔850至1000米左右的中亚热带中山区一年仅采3至4季。
三、采摘节气时间:
春茶:谷雨至立夏后(4月20日至5月10日)
夏茶:夏至前后至小暑(6月10日至7月5日)
暑茶:大暑后至处暑前(7月25日至8月20日)
秋茶:秋分前后至寒露(9月15日至10月15日)
冬茶(冬片):霜降后至立冬(10月25日至11月15日)。
闽南茶区的采摘期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,通常:
海拔300米以下的南亚热带丘陵区全年可采摘五季,采摘期略早;
海拔300米至850米的中亚热带低山区一年可采摘四季,采摘期稍迟;
四、采摘方法:
    有手工采摘、剪刀剪采、小镰刀割采、采茶机剪采等方法。
手工采摘:茶农在长期实践中,创造出“虎口对芯”的采摘方法:采摘时,将拇指和食指分开,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,握住新梢后,稍加扭折,向上提,轻轻了将嫩梢采下,使鲜叶完整无损,均匀一致。
剪刀剪采:采摘铁观音常用小剪刀或小镰刀。小剪刀采茶效率较低,但合格率高。小镰刀割采要求茶青合格率不及小剪刀采,采茶机剪采的鲜叶质量一般低于前几种,有一定规模的茶场在劳力紧缺进也有使用。
采摘要求估到“三不带”,即不带梗蒂,不带单叶,不带鱼叶。采下的鲜叶要防止压挤过紧及太阳暴晒。采摘时应做到“三分开”:不同品种分开;早、午、晚青分开;不同鲜叶分开。
五、鲜叶管理:
    茶叶采摘后,应及时运回厂房,摊放在凉爽、湿润、空气流通、清洁的场所中,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,保持室内较低温度。鲜叶摊放不宜过厚,一般在10至15厘米,要及时翻动通气,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,动作要轻,摊放时间不宜过长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茶 叶 制 作 流 程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鲜  叶  采  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晒   青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晾      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摇     青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炒      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揉     捻
 
   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揉      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烘     干
 
    铁观音的制做工艺为:鲜叶→晒青→晾青→摇青→炒青→揉捻→初烘→包揉→复烘→复包揉→烘干→毛茶十道工序,分为三个阶段:即做青(晒、晾、摇)、炒青和烘阶段。
    做青是技术性很高的一道工序,俗语“看青做青”、“看天做青”。灵活性强,为铁观音初制色、香、味内质形成的关键。然后通过高温炒青,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作用,固定在做青阶段已形成的色、香、味内质,并蒸发较多水分,便于揉、烘阶段操作。揉、烘有三揉三烘六道工序,反复相间进行,是铁观音初制的塑形阶段。 
晒青—是形成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。把鲜叶均匀薄摊在竹笳笠或晒青埕上,利用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,蒸发鲜叶部分水分。使叶质变为柔软,适于做青。阴雨天则室外吹风萎凋或室内加温萎凋。
晾青—是晒青的补充工序。翻松薄晾于青架上,放在凉爽外,使鲜叶中的各部水分重新分布均匀,散发叶间热量。 
摇青—把茶青装入摇青机中,通过摇青筒滚动,茶青跳动、旋转、摩擦运动,使叶缘部分细胞受到损伤,促进物质的酶促转化。摇青一般过程如下表:
 

次数

第一次

第二次

第三次

第四次

作用

摇均(促进变化)

摇青(鲜叶行水)

摇红(发酵明显)

摇香(发酵充足、品质形成)

摇青转数

60-100

100-200

200-400

400-700

摇青时间

3-4分钟

6-8分钟

7-15分钟

13-27分钟

摇青后鲜叶状况

青草味微露

青草味略强叶略硬挺

 青草味浓强

青味强,稍夹淡香味,叶片较硬

静摊措施

翻松、薄摊

翻松、略薄摊

翻松、略厚摊

翻松、厚摊

摊青后鲜叶状况

青味退、叶片稍平伏

青味退、叶片平伏,叶色略浅绿、叶缘部分锯齿红

青味退、味清纯、叶边部分红变,叶色转略黄绿,柔软叶如汤匙状

青味退,香气显露,叶缘红度充足,叶色黄绿,茶青柔软、润滑,品种特征明显,气味浓馥

备注

四次摇青不足,可采取第五次或辅助措施。如弥补和促进鲜叶的发酵,包括补晒青、补摇青、堆大堆、拼大篱、拌翻鲜叶等方法,以提高叶温,增加破损率,促进水分散发和加速化学变化


炒青应掌握“适当高温,先高后低,翻炒均匀,闷炒为主,扬炒配合快速短时”的原则。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作用,固定在做青阶段已形成的色、香、味内质,并蒸发较多水分,便于揉烘阶段操作。
揉烘阶段是成茶的塑形阶段、可细分为三揉三烘六道工序,揉与烘反复进行,各个工序互相联系、互相制约。其程序为:揉捻—初烘—初包揉—复烘(定型)—烘干。 
揉捻—炒青叶在揉捻中主要呈形的改变。扭曲成条,部分细胞破裂,挤出茶汁,附着在叶表上,增加了叶子的粘性。
初烘—把揉捻叶均匀薄铺于烘干机百叶板或焙笼中,用较高温度烘焙,使叶细胞中残存的酶活性进一步破坏,并散发水分,便于包揉。
包揉—是铁观音茶制造特殊的塑开工艺,采用“揉、压、搓、抓”等动作。使茶条条索紧结、弯曲或成螺旋状。
复烘—应快速、适温,即用文火慢焙,便一步包揉塑形,并减少一些水分。
复包揉—是包揉的继续,方法与包揉相同。
烘干—采用低温慢烘,进一步形成茶吉的形态特色、香味,去掉多余的水分,使含水量低于7%,便于贮藏。
 
  电话: 0592-5927766  传真: 7159955  手机: 13696966202  Email:muyu@muyu76.com  
    www.muyu76.com   版权属厦门铭友七六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闽ICP备11006992号-3